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
作者:姜廷玉
责编:王一木
定价:32.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爱阅赣版书”书评征文二等奖作品
事类相从 博而能约——评姜廷玉《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
作者:杨晶
姜廷玉《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下文简称《聚焦》)是全面研究红军长征的学术著作。红军长征是党史、军事史及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姜廷玉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等研究,著述丰富,屡有创获。《聚焦》是对多年相关研究的总结,充分吸收了已有的成果,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对红军长征这段伟大的历史中发生的重大史实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并深刻地揭示了红军长征的理论价值和精神价值。红军长征是宏大的历史议题,《聚焦》做到了学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兼顾,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例和研究角度的选择。概言之,即为事类相从,博而能约。

一、事类相从
《聚焦》在体例上兼收并蓄,采用事类相从的结构模式。体例是历史类著述的关键问题,往往决定研究的高下成败。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例,各有千秋。三种传统的体例长于叙述,短于论述,随着思想学术的不断演进,在现代的学术著作中不断边缘化。近代从西方引进的章节体在综合分析、论人议事方面突破传统史学的窠臼,成为当下史学著作普遍采用的体例。《聚焦》在体例上充分借鉴了传统史学和西方史学,将同一类的研究对象进行归类研究。

《聚焦》从形式上看,主要是章节体。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为:“战略选择:长征路上的重要会议”“浴火重生: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英雄史诗:长征路上的重要会师”“浩气长存:长征路上牺牲的著名英烈”“历史见证:珍贵文物里面的长征记忆”。相对于传统史学罗列材料之弊,章节体易于材料的整合、梳理、辨析,阐发学术观点;依循学理的逻辑设计著作的结构,章节之间可以贯通融合。《聚焦》的五个章节依次讨论了会议、战争、会师、人物、文物等问题,不是简单地进行史料堆砌,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梳理史实的基础上,不仅展现了革命战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而且深入挖掘长征的理论价值和精神价值,做到了历史维度与理论维度的深度结合。

《聚焦》借鉴了传统史学的体例,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在书中都有应用。第一章“战略选择:长征路上的重要会议”分为十四个小节,每一小节讨论一次会议,按照会议的时间编排顺序,这种方式正是编年体史书的体例。每一小节以事为题,详细叙述会议始末,记录了完整的会议过程,这是借鉴了纪事本末体。第二章“浴火重生: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与第三章“英雄史诗:长征路上的重要会师”虽然讨论的内容与第一章不同,但是结构设置颇为相似,都吸收了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第四章“浩气长存:长征路上牺牲的著名英烈”则是采用了纪传体,十四小节分别是为十四位英雄人物作传。作者以饱含深情和敬仰的笔墨书写英雄的生平,侧重介绍英雄的革命经历,尤其着重记录英雄的长征经历以及牺牲的经过。第五章“历史见证:珍贵文物里面的长征记忆”是介绍长征相关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实物、文字、图像等。这一章的书写不同于当下文物史考证辨析,重在介绍每一件文物的原委、意义、价值,这种书写方式是借鉴了纪传体史书中的“志”的体例。《聚焦》在章节体的结构下融入传统的史书体例,不仅符合现代学术规范,而且迎合了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诚如编著者在后记中所言“在写法上,力求文字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评价《聚焦》融贯传统与现代的体例结构。
二、博而能约
《聚焦》是以史实叙述为核心的史学著作,阅读的感受是专业学者不觉得浅,普通读者不觉得深,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博观而能约取”的史法。欧阳修曾评价《春秋》的特征是“简而有法”,因此删繁就简,法度严谨也成为中国史学家的追求。

红军长征是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材料非常丰富,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内在的理论价值和思想价值极其深厚,这对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据学者统计,长征胜利后的八十多年共出版了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多达两万一千余部,相关论文多达六万多篇,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有:长征相关事件及地点的考辨、相关史实考编、长征的民族宗教政策、长征中的会议、长征中的筹粮问题、长征中同错误路线和倾向的斗争、长征会师、长征人物、长征精神、长征文化等等。如此宏大的议题是一本著作难以承载的,而且也很容易沦为对已有成果的简单复述。

“博而能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角度。《聚焦》选择重大史实为研究对象,突破了材料繁复、问题复杂的困扰,同时又可以做到问题突出,主旨鲜明。“史实”既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角度,从而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明确了研究领域,不至于面面俱到,浮光掠影。“重大”又是对研究对象的精化,选择更有价值的研究对象,研究视野更加集中,对重要问题进行深度开掘,增加了研究的深度。这样的研究视角并不显得狭窄,反而具有综合贯通的价值。“重大史实聚焦”容易让人误解为作者采用了微观的研究方法,其实不然,作者所采用的是介于微观与宏观的之间的“中观”研究方法。以会议、人物、会师为研究的切入点,既避免了微观研究的零碎割裂,又避免了宏大叙事的大而无当。“中观”视角可以在具体的历史事件、现象的考察过程中,又能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长征的政策、理论、思想、精神、文化。同时,不同的“中观”议题又可以互文见义,纵横交错,意蕴深远。
讲好长征的故事是当今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红军长征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所共有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作者在序言中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响应习近平同志“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势必要讲好长征故事。《聚焦》独到的叙事方式,既能吸收传统又能结合现代,是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著作。
(文章中插图取自《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若干重大史实聚焦》一书)
来源:中文传媒第一发布 微信公众号
编辑:饶俊思
审核:黄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