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语:
这是一部生动讲述吉安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精准脱贫灿烂篇章故事的著作。一个个鲜活的精准脱贫故事,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也凸显了党的扶贫政策的光辉。全书主旨积极,叙写感人,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优秀读物。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吉安脱贫攻坚故事》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撰
责编:陈才艳
定价:18.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10月出版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吉安脱贫攻坚故事》由中共吉安市委、吉安市人民政府主编,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吉安市扶贫办编。全书紧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这个主题,收录了60篇吉安脱贫攻坚的故事,分为“不忘初心勇担当”“精准务实善攻坚”“自力更生勤奋斗”“守望相助谋幸福”四个篇章,每章15个故事,生动反映了吉安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用点点滴滴的扎实细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兑现共产党人“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的庄严承诺,展示脱贫路上的井冈山精神和吉安经验,是一部非常具有出版价值和阅读意义的通俗读物。
书摘
“当代愚公”的炽热情怀
最高远的志向,来自最坚实的土壤 ;最恒久的魅力,来自最执着的守望 ;最真切的情愫,来自最贴心的乡亲。
他叫吴余庆,是井冈山市柏露乡长富桥村的一名老党员。为了解决 140 多名村民的饮水难题,他带领大家巡山找水、凿山挖隧,把一汪清泉引入家家户户,被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
今年 71 岁的老吴,当过 20 年生产队长、13 年村党支部书记。他个子不高,皮肤晒成古铜色,映衬着人生的风雨沧桑。他精神矍铄,爬起山路来“咚咚”响,比一些年轻人还快呢!
老吴所在的路下组是长富桥村最大的自然村,世世代代都喝村后的山泉水。2008 年,他带头修成一座小型蓄水池。这些年来,受干旱天气影响,水位逐年下降,加上农户用起了洗衣机,普及了抽水马桶,用水量急剧增加,蓄水池满足不了用水需求,得“下岗”啦。
村民郭雷球对前些年的缺水状况记忆犹新,他轻蹙眉头 :“连蓄水池都没有多少水,村里的古井也干掉了。一到过年过节啊,家人都回来了,水根本不够用。苦啊苦啊!”
一连两个“苦”字,道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2019 年仲夏,老吴带着几个人连续几天在山上转。他汗流浃背,手臂上的皮肤划破了,忍着疼依旧艰难前行,终于在离村 3 公里外发现一处面积较大的清澈水源。老吴开始奔走,争取到 7 万元补助资金。他自己设计方案,利用地势差自动引水。意想不到的是,一座 30 多米高的矮山挡住了引水管道的必经之路。
若是绕开矮山,预算将严重超支。老吴尝试让挖掘机上山挖一条引水沟壑,却因山坡太陡无法施工。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凿山引水。他对村民大声说 :“人是万物之灵,会动脑筋想法子,难道还会被一座矮山吓破了胆?”
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了,老吴便组建了一支男士“夕阳红特攻队”,开始隧道施工。这支队伍共 6 个人,年龄最小的有 52 岁,最大的就是老吴。
万事开头难。
有人以危险为由打起退堂鼓,老吴斩钉截铁地说 :“为了全村老百姓,我就想冒一次险。即使你们都不干了,我一个人也要把这个山洞挖穿!”
看到老吴的态度这么坚决,其他凿山队员也瞬间迸发出无穷动力。他们手拿工具,我一锤你一铲地忙活起来。
一时间,各种鸟雀、山兽和昆虫的叫声,与大伙激越的号子声簇拥着、交融着,奏响了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为减少工程量,隧道只挖 0.8 米宽、1.5 米高。
“人全挤在这么狭小的地方,得跪着挖。说实话,男人膝下有黄金。父母去世时都没跪这么久,单单挖这个隧道我就跪了四五天,膝盖都跪肿了,”老吴浅笑中闪烁着泪花,“不过,我一点也不后悔!”
进度太慢了,老吴决定兵分两组从山两头对挖。可没有现代化测量工具,如何避免不挖偏呢?
他想出一个土办法——在山顶中央打一个木桩,两端再各打一个,朝着中心桩慢慢掘进。三点一线,应该不会偏离。
连续 7 天干下来,隧道顺利贯通。六位勇士,一个个蓬头垢面但神情坚毅、气韵昂然,他们站立在隧道口,站立在家属心疼的视野里,拍了一张合影。
一个多月后,引水工程竣工。潺湲而歌的山泉水,顺着管道“哗啦啦”流入干涸的田地,也流进了村民的心田。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啧啧赞叹老吴劳苦功高。
老吴连连摆手 :“应该的。只要还走得动,只要大伙还用得着,我会坚持做好其他小事,一直会做下去!”
小事其实不小啊!
它真正体现了一位基层老党员对群众的炽热情怀,联结着山里人翘首期盼的中国梦。
跪着双膝,挺起初心 ;凿出隧道,瑞泽民心。一位七旬老支书,揣着火热的初心,让夕阳红满天。古稀之年,本该安享天伦之乐,却怀揣“愚公”之志,带领一班“勇士”,克服重重困难,在大山之间跪着挖出一条长长的隧道,将清甜的泉水引入家家户户。这告诉我们,年轮衰老不了永恒的初心。初心不老,永远年轻。
撰稿:陈才艳
编辑:饶俊思
审核:游道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