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洞明新闻点》
作者:金石明
责编:徐旻
定价:42.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所言为作者在电视新闻实践和大学新闻教育中随手记录的点滴思考,对即将从事新闻工作的准记者和刚入职的新记者有一定价值。
精彩书摘
记者,字面意思就是“记录的人”。但要记录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要成为一个“思考的人”,他还必须是个“见证者”“体验者”“调查者”。甚至,他还可能是个“怀疑者”,因为真相往往不在表面,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作为一个“记录的人”,有时候还要有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因为新闻往往就是记录历史。
…………
做了20 多年新闻,教了10 年新闻,第一句话,让我最感同身受。我们很多记者,很多学新闻的学生,只学“术”,只用“术”,不学“道”,不用“道”,所以,学生只学会了5 个W 和1 个H,而记者只会用5 个W 和1 个H,复杂一点的报道,或新闻事实不能在面上看得见的,基本就束手无策,或采访回来的内容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空洞无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文素养太低。
我在课堂上,总会说:君子不器。绝不是轻视技能,而是那句话:新闻教育,归根到底是人文教育。
我以为这句话应该成为新闻教育的核心宗旨,未来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除了自身的悟性,一定是具有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优秀学子。
…………
好作品,当然是“好的发现”+“好的表现”;
好的发现当然是好的题材,好的表现当然是好的手法呈现了好的发现;
好的发现当然要有一双好的眼睛,不是指眼睛的度数,而是指“新闻的眼光”;
好的表现当然指你的呈现新闻的各种技能,当然更重要的是你的良好的思维方式。
也许,做好新闻,我觉得也就这一两百字的“套路”了。
好新闻一定是“好的发现”和“好的表现”这两把钥匙“打开”的。
“好的发现”一定是好的题材、好的视角构成的,“好的表现”一定是好的技术、好的布局、好的技巧构成的。
而好的题材、好的视角就要求你有一双好的“眼睛”,一双新闻眼,看到别人没看到的新闻点,从而生出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别人从表面看不到的本质。
“好的表现”,更源于技巧的熟练,技术的先进,完美的呈现。
如果这两把钥匙都在你手里,还有什么好新闻不入你的囊中呢?
内容简介:
作者以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用精辟生动的语言讲述120个新闻点,以接地气的新闻案例分析,告诉即将从事新闻工作的准记者和刚入职的新记者,“好记者和差记者的区别”“记者采写的思维方式”“记者气质与媒体气质”“新闻作品的‘6度’”“采访其实就是‘满足好奇’”“记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眼光’”“最佳采访对象”……体现了作者对新闻工作和社会万象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
金石明,男,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高级记者,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导。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五届长江韬奋奖评委。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撰稿:徐旻
编辑:饶俊思
审核: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