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红色悦读丨萧克入党
发表于 2022-08-15 09:43:39
萧克入党
罗聪明
萧克原名萧克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1907年7月出生于湖南嘉禾一个书香门第。萧克从飘着书香的穷家小户走上革命道路,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自己执著的追求。
萧克少年时出门求学,首先是为寻找复仇之路。1922年,萧克家乡出了一支劫富济贫的绿林武装,村里的大地主萧仁秋联合附近的反动武装疯狂追剿“绿林军”,并寻机报复与“绿林军”有一丝半缕关系的村民。因“绿林军”头领是萧克伯父的学生,平时跟萧克亲友有些往来,萧仁秋便以剿匪之名时常到萧克家搜查抢劫,第二年又以通匪的罪名把萧克的大哥萧克昌、堂哥萧克绥送到县政府残酷杀害。
1932年10月,萧克在永新就任红八军军长。 图片由张国琦提供
一介贫民,无力洗雪血海深仇,也无法改变被欺压的命运。为了寻找出路,萧克跟二哥萧克允先后出门求学。二哥到了长沙,六哥(堂兄)萧武惠去了广东,萧克则考入本县的甲种师范简习所读中学。后来,二哥和六哥都在广州投笔从戎,经常给萧克写书信介绍新生事物,并寄去革命书刊,让萧克接触到了“三民主义”等新思想。他一边继续学业,一边自学军事书籍,还在谭步昆、李祖莲等进步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渐渐明白,光读书还不能改变命运,只有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才能报家仇雪国恨。他参加了学生团体“共学社”并成为活跃分子,经常组织开展学生运动。1924年秋,在李祖莲老师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国民党组织。当时北洋军阀统治湖南,国民党身份不能公开。帮助进步学生加入国民党的老师其实是共产党员,更是秘密中的秘密。萧克当时并不知晓。
1926年春,中学毕业的萧克立即奔赴广东投身革命。原想报考黄埔军校,因没赶上黄埔军校招生时间,转而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宪兵教练所,从此开启军旅生涯,时年19岁。
正值军阀混战,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呼唤着热血青年。六哥和二哥分别随部队开往北伐战场,萧克不甘心待在广州“太平”当兵,他离开广州,去寻找北伐军请缨杀敌。几经周折,在武昌进入北伐军补充第五团,并随部队开到江西,攻打盘踞南昌的军阀孙传芳。但补充团的任务是运送枪支弹药和粮食衣服,没机会杀敌,萧克即离开补充团,一路追寻赫赫有名的“铁军”——叶挺率领的第四军,辗转浙江、广东、江西、湖南等地,来到湖北武汉。
当时,大革命的中心已从广州转移到武汉,革命阵营正在分裂。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疯狂镇压工农运动,压制共产党在军队的发展,妄图以军事独裁控制党和政府,不少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军官惨遭杀害。1927年春,武汉的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人合力开展“党权运动”,抵制蒋介石的独裁。萧克和二哥、六哥相聚武汉,共同选择了反蒋的革命道路。萧克如愿加入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在七十一团二营三连担任政治指导员。一次给部队上政治课,萧克对着墙上的蒋介石画像打了一个叉,并在画像旁写了一首诗《斥蒋中正》:“昔时为英杰,今日为鬼蜮。尔像虽如前,人鬼已有别。”表明与蒋介石反动派决裂的鲜明态度。
1927年4月,萧克随部队北伐河南。在汝南,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场实战,协助连长郑鸣英指挥作战,成功打退了军阀纪元林部的袭击。接着又在上蔡、临颍与奉军主力交战,“铁军”节节获胜。郑鸣英对萧克十分欣赏,战斗间隙除了切磋打仗技术,还经常借给他《向导》《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刊,并私下跟他讨论彭湃的《海陆丰农民运动》、陈独秀的《独秀文存》以及《共产党宣言》等,萧克开始注意共产党的主张。《萧克回忆录》记述了他这段时期的思想变化:“我觉得孙中山思想中的某些地方与共产党的主张相接近,而共产主义较之孙中山的思想似乎又更加合理。”这是萧克由信仰民主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的开始。他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但想到自己已经加入国民党,不知道共产党会不会接纳,况且共产党处于秘密状态,到哪里去找党呢?他悄悄问身边那位不断向他播撒共产主义种子的连长郑鸣英,郑鸣英表示帮他找找看。
其实,郑鸣英自己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北伐行动中,萧克坚定的立场与良好的军事才能,早已被部队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看中,并对他进行了暗中考察与重点培养。
1997年1月,90岁的萧克登上滕王阁。 图片由张国琦提供
1927年6月中旬,萧克随获胜的北伐部队南归,途经许昌。某晚,郑鸣英通知萧克去团部参加一个会议。这是个特殊的会议,参会的只有4人,除了郑鸣英和他,还有七十一团参谋长刘明夏、二营营长廖快虎。廖营长从公文箱里拿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红布,哗地展开,挂在墙上,竟是一面红旗,旗上画有镰刀斧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萧克直到这一刻才明白,他的亲密战友郑鸣英,竟然是共产党员,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朝思暮想寻找的中国共产党,原来早就在自己身边。党旗下,萧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努力革命,服从组织,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入党后的萧克很快接受了一场大考。部队回武汉不久,老家嘉禾的亲友跑来找他回家报仇。大地主萧仁秋等反动势力杀了不少农协干部,萧克的姐夫喋血家乡。又一笔血债!萧克一直希望有朝一日回乡手刃仇敌,但此时,他得知部队将有伐蒋大行动,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纪律与责任不允许擅离部队和组织。他没有回乡去报家仇,而是跟随部队来到江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叶挺所率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负责攻打驻扎在匡庐中学的敌人,担任该营八连指导员的萧克率部主攻。这一仗从凌晨打到天亮,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这是南昌起义中打得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萧克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交出了第一份优秀考卷,此后,他终生不渝地践行着对党的誓言。
来源:《当代江西》2022年第7期
作者:罗聪明
作者单位:江西省纪委省监委宣传部
推荐阅读
《红军将领萧克》
作者:罗聪明
责任编辑:李月华
定价:49.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
萧克,原名萧克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共和国开国将军,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湖南出生的农家子弟,却终生对江西怀有故乡情结,曾诗云:“我自江西来,又回江西去。”自十九岁追随革命来到江西,他接下来的八年足迹便以江西为轴心,纵横闽西大地与湘赣边界,经历了北伐南昌、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先遣西征等大风大浪。这八年的革命洗礼,将一位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战士,炼成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红军将领萧克》循着青年萧克的成长足迹,描摹了这位“马背上的诗人”与红军将领的铁血青春。
编辑:饶俊思
审核:王珊珊
核发:梁菁
江西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联系地址:南昌市三经路47路附1路 邮编:330006 发行联系电话:0791-86898815 编辑业务联系电话:0791-86898825
传真:0791-86898827 Email:jxpph@tom.com
新出网证(赣)字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