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江西出版集团发布 2024年江西出版集团·中文传媒月度好书推荐书目(第三期) ,江西人民出版社《科学与科学家故事》入选。
作者简介
主编姚喜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曾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担任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合作主创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主创了齐越朗诵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等。
精彩文摘
建筑工匠的祖师:鲁班
《墨子》一书对鲁班的木鸟有过这样的记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意思是鲁班造的木鸟御风而飞,三天都不降落。要知道,莱特兄弟发明出能够载人飞行的飞机,也才是20 世纪初的事。从《墨子》记载来看,鲁班似乎更早接触航天技术!
受工匠家庭影响,鲁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建筑劳动,久而久之便掌握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技能。
公元前450年,鲁班离开了家乡,到了当时实力雄厚的楚国。当时的楚国,有意吞并齐、楚之间面积不算小的宋国,以扩张自己的领土。楚王便命令鲁班为楚军创制攻城所用的云梯。墨子得知楚国有想灭掉自己国家的举动后,便日夜兼程,赶到楚国都城,拜谒楚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说服楚王,让他和鲁班进行了一场著名的“输攻墨守”的演习。由于墨子善于防守,最终鲁班以失败告终,于是楚王便打消了攻打宋国的意图。
鲁班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据春秋战国时遗留下来的书籍记载,鲁班一生中先后发明过墨斗、锯子、刨子、尺子、钻等工具。这些工具的发明,让木匠工人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据说,锯子的发明,还颇有些意外。鲁班居鲁期间,鲁王好大喜功,大肆修建宫殿,命令他3 年之内修建好王宫。鲁班是一介布衣,只得领命。但是,3年工期建造一个豪华、大型的宫殿,太过仓促,眼瞅着工期就要到了,要是完不成,掉脑袋事小,牵连全家、全族事大。为了加快工程,鲁班每日天蒙蒙亮就从小道上山,开采工程所需要的木料。
一天,鲁班早早就上山了。由于山路坡陡,路面碎石障路,他一不小心从山上滑了下去,好在抓到一把茅草,缓住了下滑之势,落到山底时,掌心已是鲜血淋漓。为何茅草能够划破自己的掌心呢?鲁班十分惊奇。他仔细地观察着,发现那些茅草边缘都生有锋利的细齿,人的手握住它拉一下,便会被划破。鲁班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叶,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来伐竹砍木,岂不是更加方便?有此奇想后,鲁班立即回城,请人打造一把边缘带有细齿的铁条,然后拿去锯树,果然效率大增。因为有锯子的辅助,鲁王宫也得以在3年期限内完工。
传说,鲁班做木匠活的时候,母亲就帮他拉住墨线头,后来母亲觉得这样太麻烦,便在线头拴个小钩,钩在木块上,这样可固定丝弦,一个人便可操作。后人便将这个小钩命名为“班母”,以此纪念鲁班的母亲。鲁班刨木头时,妻子便在前面扶住木料,所以后来人们就将前面顶住木材的卡扣,叫作“班妻”。
鲁班发明创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如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图书介绍

《科学与科学家故事》
主编:姚喜双
责任编辑:何方 周伟平
定价:68.00元
出版日期:2024年2月
江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科学与科学家故事》一书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科技史料中遴选出100余位科学家和50余个有关科学发明的故事,撰成200篇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短文,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家国情怀、弘扬科学精神、塑造科学品格、树立国际视野,激励新时代青年奋进追求、创新发展,从而能够在全社会营造出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繁荣,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全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